文 | 邬少娟 唐学菲
9月19日上午,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“稳企业 稳投资”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(第二场),解读日前印发的《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建设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。
今年,安徽将开展首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申报工作,计划认定10家左右,推动科技服务业从“单打独斗”走向“协同融合”。值得关注的是,安徽列出人才发展目标——培养持证技术经理人1000名以上,开展新技术推广行动。

科技服务业营收突破1800亿元,三年增长75%
据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发布,近年来,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。2021年到2024年,全省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从1032.5亿元增长至1809亿元,年均增速达20.6%;规上企业数量从1089家增至1548家,年均增长12.4%。科大讯飞、长鑫科技、维天运通等龙头企业引领效应显著,中科星图测控、万邦医药等一批企业成功上市。
在研发服务、科技金融、检验检测、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,安徽亦取得多项突破。目前已建成200余家“国字号”科创平台,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、产业创新研究院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;组建150亿元规模的天使基金群,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;全省检验检测机构达1856家,其中29家大型机构收入超亿元;建成并运行安徽省和合肥市两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全省登记数据知识产权证书突破1000件,数据知识产权证书数量位居全国第四。
分类申报、动态评价,皖北地区条件放宽20%
《管理办法》明确,集聚区分为综合型与特色型两类,是整合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、企业孵化、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的功能性区域,将为区域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、专业化科技服务,其建设主体为县(市、区)或省级及以上开发区。
综合型集聚区要求至少拥有1个国家级或5个及以上省(部)级创新平台载体,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不少于10家,营收总额达10亿元及以上;特色型集聚区则聚焦细分领域,要求单一领域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不少于5家、营收达2亿元及以上,拥有3个以上省(部)级创新平台,并牵头或参与制定3项相关国际/国内/行业标准。
集聚区申报将每年开展一次,由各地市科技部门组织,省科技厅进行评审和公示。
省科技厅将每年对集聚区开展绩效评价,评价结果分为优秀、合格、不合格三等,优秀者将获得省级财政资金补助,并可推荐申报国家级集聚区;不合格者限期整改,再次评估仍未通过则退出建设。
值得注意的是,皖北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县(市、区)及省级以上开发区,申报量化条件可放宽20%。
安徽将培育1000名技术经理人持证上岗
“稳企业 稳投资”,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,安徽还将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。
完善顶层设计——制定全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,明确发展目标与政策举措。同时,强化研发服务。统筹10.5亿元省级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,布局超100项科技攻坚项目,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。
在提升成果转化效能方面,安徽计划培育5家左右顶尖孵化器,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。值得一提的是,安徽将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2.0,培养持证技术经理人1000名以上,开展新技术推广行动。
另外,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服务。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,全年新增科技贷款1000亿元。推广“贷投批量联动”模式,开发专属科技保险产品,完善融资担保体系。
评论